top of page

豪遊HOTravel

豪生活HOlife

hongkonger's life with art and food

因為自戀 所以自聊/賞劇《聊齋》Why We Chat?

記/27/1/2018

all pictures from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facebook page

超級討厭林奕華!沒有問過我就把我放上舞台!蒲先生是我!胡小姐是我!是他是你是我!是人是鬼是狐!

先坦白一下,我幾乎沒有看過完整一篇蒲松齡聊齋誌異》文本,我對聊齋》的印象都來自改篇的電視劇和電影,所以我無法對比林奕華的《聊齋》Why We Chat?跟原著。而事實上,這劇根本就不是在演聊齋誌異》的400多個故事,它是一個由林奕華和黃詠詩全新創作,啟發自《聊齋》的現代愛情故事。

​更多解讀/ 經典之重構《聊齋 Why We Chat?》 林奕華、黃詠詩 創作是寄托自己

劇照:劉振祥
all pictures from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facebook page

我是蒲先生

蒲先生想做作家,卻只能賣文。他造了一個聊天App叫《齋聊》,創作出各式各樣的美女跟人聊天,某程度是跟AI同Siri對話,所以也只能齋聊。其中一個美女叫胡小姐,很了解蒲先生,洞悉他的一切,掌握他的喜惡,時而順心時而逆意,蒲先生對她又愛又恨,不捨得又不得捨。

我沒用過像《齋聊》這種聊天App,但卻每天都在Facebook、Instagram甚至一些交友App跟人聊天(我回得慢該說是留言)。但這些人,雖不是幻想出來,但他們都像胡小姐,有些老在說合我心意的話,也有些老在說我不是,但我又駁不過去。

我發現,這些人都很了解我。但我問,是世間真有如此了解我的人,還是我選擇了只跟這些人「了解我的人」去聊?我的「選擇」,會不會就是蒲先生的「創造」?所以,我都在聽我想聽的話,或者不想聽但又駁不過去的話呢?

我是胡小姐

蒲先生創造出來的胡小姐,被「設定」為蒲先生心目中的佳人,所以對蒲先生來說,她善解人意,即使有時嬌蠻頂咀,還是正中了蒲先生的下懷。偶爾惹怒了他,他還要脅給她「重新設定」,但最後,還是放過了她。

因為,蒲先生根本就無法放下胡小姐,胡小姐根本就是他自己。他沒法放下自已,因為自戀,所以自聊。

我不是嗎?App,在我登記的時候就問我的喜好,然後在我上網瀏覽時不停作出紀錄和分析,再讓跟你相近的人看到你的東西,然後留下正中你下懷的言。愈用愈發現,「遇上」的人愈來愈相近,受氹了,便開始齋聊,但其實,這些「隨機」出現的朋友都是你主動和無意(其實有意)中設定出來,像胡小姐一樣,像你自己一樣,自聊。

all pictures from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facebook page

劇照:劉振祥
all pictures from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facebook page

你我他 都在「聊齋」

故事的場景,是蒲先生住進的大酒店「聊齋」,奇怪的客服、陰森的SPA、封閉的客房、離奇的命案⋯⋯蒲先生憶起了他的失意、想起了他的風流。不,是過去主動出現讓蒲先生「被回憶了」。

這座「聊齋」,就像這時代的網絡虛擬世界。由你走進大堂(連綫)的一刻開始,你的自主完全不由自主。社交網站會定期讓你想起某年今日的事、當年這刻的人(偶爾迫你把低潮回味)、搜尋器像客服不停說服你去做SPA(再叫其他平台一起叫你做SPA);然而,你不知道的事就像那個封閉的客房永不出現,除非你被告知它的存在,而好奇心讓你發現那場命案。

但更可怕的是,這個虛擬世界很真實,甚至讓你忘記了它的不真實,真實反而被忘記。迷幻裡,假意易成真情,深信不疑,這不就是2018年的《齋誌異》。

人鬼 都在「

「聊齋」是間大酒店,本身就是來來去去、營營役役,在這裡可以出生(以造愛為起點吧),也可以死亡(就是大酒店)。這個故事,本身就涵蓋了生與死,純以此來看,蒲先生和胡小姐這對,還算是有情有義,有浪漫有激情的,滿感動的。

海報上有這樣一句副題「迷惘的人 執著的鬼 善變的」。故事談迷惘、談執著,在生與死、人與鬼之間,加上了狐,狐是甚麼呢?今天來說,就像是在虛擬世界上,那些一直給你支持的「人」,在你需要被認同的時候以一把聲音閃現,但卻從不現身扶持在側;甚或如前所言,你根本就不肯定那真的是「人」,還是你設定出來主動向你投懷送抱的「自己」。

今天,狐是虛擬世界裡的假人、Robot、Double May(甚至是fans和followers);百年前,「那誰」就是狐,它善變,滿足你的情慾,到位,不留手,因為,它就是你。至於自聊能否治療自己,別論。

說回《聊》Why We Chat?

 

以上純為個人感受與看戲得著,試問何德何能可以在林奕華的劇場上說三道四。而本來,入場看戲,就因為林奕華必看,又為了要看張艾嘉。

林奕華的戲當然不易演,但演員們看來步步到位;黃詠詩的劇本也不易記,但演員們幾乎是100%完美地與字幕同步!(但為什麼一定要有港式粗口呢?)

 

第一次看王耀慶,男人四十一支花,他把蒲先生的幼稚、衝動、孩子氣、不得志、尷尬、懊悔都一一呈現,尤其在張艾嘉身邊,他那種男孩長不大的感覺更為突出。(所以,又是自己。)張艾嘉呢,當然好看,太好看!尤其是他跟小鮮肉的一段,實在很騷!其他演員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演就已經各領風騷。

舞台當然美,但我最喜歡的,是巨型LED螢幕上張艾嘉王耀慶的黑白對話,樣子要有多美,聲音要有多動聽,表情要有多到位,才可這樣高清Close up對戲!難忘!

2018年6月22-24日香港再演,不能錯過!

《聊齋》Why We Cha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ldt.hk/

website/ https://www.eldt.org

all pictures from 非常林奕華 Edward Lam Dance Theatre facebook page

All rights in this website, included all the creatives, concepts and contents presented in any forms of literal, visual, audio, video are reserved.

© 2017-20 by Calvin林偉豪

  • White Facebook Icon
  • White Instagram Icon
  • White YouTube Icon
bottom of page